比一比(词汇)

  •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对比法,可以促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认为,所学语种的增多与学习所用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是成比例递减的,即如果学第二语言用了四年的时间,那么学第三语言则只用两年的时间,学第四语言只用一年的时间……有的人一生中能够精通几十种语言,说明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所学语种的增多与所用时间的反比关系中,对比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有一定的共同点,课堂教学时用学生的母语去讲解第二语言,省时又省力,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尤其在初级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忘掉母语,严禁教师使用和联系学生的母语,是不现实的  (当然,有了一定的第二语言基础后,可以而且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
  • 教非华裔学汉语,总是先从语音教学开始。对比学生母语语音与汉语普通话语音,一般可以得出下面三种情况:
  • 相同音,即学生母语的元辅音和汉语声韵母相同的音位。
  • 例子:

1. agong — 公gong

2. yang— 养yang

3. tong— 同tong

4. kedai–待dai

5. abai–白bai

 

  • 相异音,即学生母语的元辅音完全不同于汉语声韵母的那些音位。
  • 例子:

1. Makan–吃chi

2. Tidur –睡shui

3. Main –玩wan

4. Baca –读du

5. Menulis –写xie

 

  • 相近音,即学生母语的元辅音与汉语声韵母的读音相近似,而实际上不同的音位。这一部分最难学,容易混淆和读错。

1. Laksa音译成叻沙le sha

2. Kuli 音译成苦力ku li

3. Tauhu音译成豆腐 dou fu

4. Kungfu 音译成功夫 gong fu

5. Datuk 音译成拿督 na du

 

  • 习惯讲英语的学生学汉语时,常常把英语句子的升调、降调与汉字的声调混淆,甚至取代。所以在教他们学语音时,关键是要给他们分析并反复练习汉语四个声调的读音;至于声母、韵母,只要了解与其母语的对应关系就行了。
  • 汉语的名词和形容词可以直接作句子的谓语。而母语是英语的学生,容易在主语和名词谓语之间加一个“是”字,把“今天我的课”、“明天星期六”说成“今天是我的课”、“明天是星期六”。这样说既不影响语义,也不影响交际。而在形容词作谓语时,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也在主语和形容词谓语中间加一个“是”字,语义就变了,交际也受影响。如把“画儿很漂亮(描述)”说成“画儿是很漂亮(认可)”,“今天很热(陈述)”说成“今天是很热(强调)”。对此类句式,只要通过反复对比,让学生记住汉语和母语的不同之处,就可以防止母语对学习汉语的干扰。
  • 总之,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不但要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而且要进行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的对比。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不但要熟悉所教第二语言和学生母语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面对不同种族的学生要多加注意,教师要善加利用其母语帮助学生更容易记忆第二语言。

例子一: 对于没有华文基础的国小生,教学时必须附上其母语,有助于他们进行对比。

例子二:教会学生词汇,有助于学生可以学会说出完整的话。

例子三: 学华文可以先从简单的词汇开始。

例子四: 用学生常接触到的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容易记忆该华文词汇。